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

真愛滿行囊 (je m'appelle Elisabeth)



有時候看我七歲的大姪女眼珠慧詰地轉啊轉,或是四歲小姪女犯錯時低頭羞卻的笑容,我總是會想,她們的小腦袋裡到底裝了些什麼。沒人教她們說哪些話會逗大人發笑?沒人教她們如何博得別人的原諒?但她們總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。

##CONTINUE##小孩子的世界,或許比大人想像的要複雜的多。當片中的小女孩對身為精神科醫師的父親說:「我覺得我快要瘋了。」也許整部片要述說的主題,也不是單純地將法國女作家安娜維亞珊絲姬(Anne Wiazemsky)的暢銷作品「真愛滿行囊」(je m'appelle Elisabeth)搬上大螢幕那麼簡單。

看這部電影之前,我完全對故事不了解。在看的過程當中,坦白說我也不是很享受。一個10歲的小女孩,因為想要有個伴說說話,把從療養院逃出來的男病人(伊凡)藏在小木屋裡;而且為了不讓別人發現他,把說謊當作像是吃飯呼吸那樣自然;只因父親不願讓她養心愛的小狗,不能真正體會她寂寞的感受,居然拿起相框的碎玻璃片想自殺;當她已經得知伊凡不回療養院可能身陷危險,還一意孤行地帶著他與偷來的狗狗離家出走...我看完後十分納悶地走到門口的海報前搔著頭:「這是哪門子的真"愛"滿行囊啊!?」

回到家瀏覽「開眼」的網頁更是讓我傻眼,在劇情簡介最後有那麼一句,「再也沒有比這樣一份來自陌生人的愛和關懷,更教人感動的了!」看完我差點從椅子上滑下來。陌生人的愛和關懷?是寂寞衍生出的相濡以沫吧!我真懷疑,寫版的人跟我看的是同一部電影嗎?

也許原著小說的倒敘方式真的對"愛"這件事著墨比較多,不過就單純以電影來說,導演似乎做了取捨。小孩子的世界是個謎一般的過程,在天真無邪的笑容背後,可能已經有了大人般的深沉,但小孩子長大後,抹去了之前的記憶,又會試圖找回當時的單純。所以我覺得整部電影灰色的基調,對照著大人們的想要保留的童心,以及小孩們勉強自己變成大人的渴望,是為了勾勒出成長過程中,另一種真實無比的面貌。

我可以不喜歡這部電影,但卻沒辦法否認小孩子的心思真的很複雜啊!

沒有留言: